专长领域

联系我们

  • 姓名:孙远强
  • 手机:13008337939
  • 邮箱:545749130@qq.com
  • 证号:15001200310454463
  • 律所: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
  • 地址:重庆九龙坡袁家岗中新城上城5号楼14搂(袁家岗轻轨站旁50米)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公司收购> 公司重组之上市公司收购法律透视

公司重组之上市公司收购法律透视

来源:重庆公司律师   网址:http://www.lawcqgsbg.com/   时间:2015-06-04 15:06:27

分享到:0

     摘 要:公司重组实质上是从法律角度谈资产重组,也即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公司重组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及其行为。在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公司重组方式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公司收购、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参股、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等。在这些重组过程中,法律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本文将具体分析上市公司收购这种重组方式,结合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对其间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做出阐述,并提出自己对相关立法和实践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公司重组;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收购;要约收购;协议收购;证券法   

一、“资产重组”与“公司重组”之法律剖析   

(一)“资产重组”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见之于各种专业媒体的“资产重组”可谓是时下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资产重组”一词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开始出现的。虽然企业兼并活动早在1984年就出现了,二级市场上的并购也自1993年的“宝延风波”出现了,但“资产重组”一词大约在1995年左右才开始出现,最初的含义是对国有资产、或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重组。   关于“资产重组”的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括之,其包括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层次。宏观层次上,其指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有经济的作用范围,研究制定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中观层次上,其指为了适应某一地区或行业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地区或行业内的资产进行重组;微观层次上,其指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在这个层次上,企业(上市公司)是资产重组的主体。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发生的就是企业的资产重组。总的来说,“资产重组”的定义可作如下归纳,即谓通过兼并、合并、收购、出售、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方式,实现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优化产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总体质量,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富有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资产重组通过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内部的这些经济资源进行符合资产最大增殖目的的相互调整与改变,对实业资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和无形资本重新组合。其目的是企业为了实现获取利润和股东投资回报率最大化的目标,充分使用管理资源以对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本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次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对整个现有资产结构进行改组,使资产结构达到最优化;其结果是企业所占有的资产形态和数量的改变。   资产重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资产剥离和企业购并是资产重组的两种基本方式。资产剥离是指将那些从公司长远战略来看处于外围或辅助地位的经营项目加以出售。购并主要涉及经营项目的购入,其目的是增强公司的核心业务或主营项目。具体到我国来说,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资产重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公司制改组、承包、租赁、兼并、收购、托管、外资嫁接、破产重组等。   

(二)“公司重组”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资产重组”所表达的其实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经济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法律的概念。本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针对微观层面意义的资产重组而言,即企业(上市公司)是资产重组主体的资产重组。因此对于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而言,为便于规范操作,就应该导人具有明确法律边界的“公司重组”的概念,并将公司重组分解为收购、合并分立、相互持股等若干种可由法律来明确界定的行为。所以从法律角度来说,我们更多的称“公司重组”,而非“资产重组”。   

我们知道,公司的目标是盈利,以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盈利的途径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公司通过向市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以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资产经营的对象则不是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而是公司的全部法人财产。资产经营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公司资产的优化配置来提高公司资产的收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发育,资产经营已开始成为一种可以与生产经营分层运作的经营活动,而且成为重组公司生产要素的基本手段。因此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资产经营着眼于公司内部资产的形式、结构及其转换,那么资产经营就是公司重组。在资产经营的意义上,“公司重组”就是对公司的存量资产、增量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改善公司的资产结构和资产运营效率,加速公司经营的创新,使公司获得更大的效益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公司重组经历了从行政包办到公司自主进行重组活动的阶段。当然公司自主的重组经营有赖于全国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公司重组提供重组资金、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中介、金融工具等服务。毕竟在规范的资本市场条件下,推动公司重组的主导力量不是行政约束力,而是经济效益原则下的公司实力。因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产权制度改革的高级阶段,特别是面对人世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公司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推进公司资产结构性调整的进程,使公司重组逐渐地在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高效的市场服务中脱离政府的行政干预,真正使公司资产存量在广泛的范围内流动起来,充分实现资产在流动中、优化配置中不断增值的本质特性。   

(三)公司重组的法律调整   公司重组实质上是从法律角度谈资产重组,也即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公司重组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及其行为。而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容除了侧重于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等项内容以外,还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实质意义上,公司治理的着眼点就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对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责任分担所进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以法律约束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建立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约,从而实现利益关系的合理化。”由此可见,公司治理结构在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联系并规范财产的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经营者(经理)、使用者(工人)的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框架。它以实现公司最佳效益为目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通过指挥、控制和激励等活动而协调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顾客、供应商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使公司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成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重组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属于广义的公司治理要探讨的问题。   

在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公司重组方式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公司收购、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参股、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等。在这些重组过程中,法律所起的作用不官自明。为了规范公司的重组行为,我国的相关法律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证券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等。”,当然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囊括所有的相关问题,并且已有的法律规范也不尽完善,但是其作为法律层面上的公司治理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详细的理论探讨!因此以下我将具体分析上市公司收购这个主要的公司重组方式,并对其间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做出阐述.

二、上市公司收购之立法分析   

上市公司收购是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公司重组方式。”世纪末,欧美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公司收购的规模化、证券化、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上市公司收购对于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能力,推进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上市公司收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尤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依靠法律来保护这些利益,对维护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为止,我国正式的公司法规或证券法规中还没有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权威解释,综合学术界的各种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较为全面的阐述是:“上市公司收购指自然人或法人基于获得或强化对某一上市公司控制支配权的目的,购买该公司一定数量有表决权证券的法律行为.””’该自然人或法人称为收购者或收购公司,该上市公司称为被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份达到控股也可以实现兼并,如果被兼并的企业是上市公司,而且又是通过公开要约或私下协议方式购买其股份的,则这种控股式兼并就是我国(证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收购。   

 

电话联系

  • 13008337939
  • 023-68447406

扫扫有惊喜

扫一扫,惊喜等着你!